【基本信息】
姓名:范小杉
職稱:副研究員
研究方向:生態經濟
Email:fanxiaoshan @126.com
【個人履歷】
教育經歷
1995年9月-1999年6月,于四川師范學院,地理教育學,獲學士學位
2002年9月-2005年6月,于西華師范大學,地理學科教學論,獲碩士學位
2005年7月-2008年6月,于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學方向,獲博士學位
主要工作經歷
2013.02~至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副研究員
2008.09~2012.1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助理研究員
【科學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
1.生態資產、自然資源資產評估
2.區域生態風險、生態環境安全與預警
代表性研究項目
1. 2016.1-2018.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北方草原露天煤礦礦區生態資產負債核算研究,項目負責人;
2. 2014.6-2017.10,國家環保公益科研課題,基于遙感技術的沿海港口總體規劃環評生態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技術負責人,
3. 2017年7月-現在,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態承載力評價與生態安全預警基礎理論與方法”,技術負責人
4.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國家“863項目”項目“典型化工園區環境風險預警體系建設” (項目編號:2007AA06A405)子課題“環境風險可接受水平研究”工作,負責具有可操作性的、實用的可接受風險水平研究技術方法探索研究工作,技術負責人
5. 2008年9月-2012年12月,“十二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課題“基于水環境風險防控的松花江水文過程調控技術及示范”(課題號:2012ZX07201);負責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控制總體方案設計與流域生態承載力研究工作;
6. 2009年9月-2012年12月, “十二五”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重大專項課題“湖蕩濕地重建與生態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課題”子課題之一的“西湖水質提升和生態系統穩態轉換項目”,負責西湖流域環境承載力研究及生態資產評估研究工作;
7. 2007年-2011年,科技部環保公益科研專項“區域生態資產評估技術與應用” (項目編號:200709029),技術負責人,獲環保部2014年度環境科技一等獎;
8. 2007-2010年,參與科技部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生態輻射環境效應評價與研究” (項目編號:200709007),負責基于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服務功能輻射效應評估工作
代表性論文
1. 范小杉,何萍,侯利萍,等. 國外生態閾值研究進展及啟示[J]. 環境科學研究, 2020, 33(3): 691-699.
2. 范小杉,熊向艷 ,等. 北方草原露天煤礦區生態景觀變化研究——以呼倫貝爾市伊敏露天礦為例[J].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2019, 9(6): 732-740.
3. 范小杉,邢鐵朋,魏金發,等. 露天煤礦礦區生態資產負債核算技術方案[J]. 環境科學研究, 2019, 32(5): 742-748.
4. 范小杉,高吉喜,何萍,等. 基于生態安全問題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方案[J]. 中國環境科學, 2018, 38(12): 4749-4754.
5. 范小杉,何萍. 河流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進展[J]. 地球科學進展, 2018, 33(8): 852-864.
6. 范小杉,何萍,董敬儒. 基于項目可持續發展規劃的海岸帶生態承載力評價研究進展[J]. 地球科學進展, 2017, 32(1): 90-100.
7. 范小杉,何萍. 生態承載力環評:研究進展?存在問題?修正對策[J]. 環境科學研究, 2017, 30(12): 1869-1879.
8. 范小杉,劉嬌妹. 2000—2010年北京市森林資源資產存量變化評估與分析[J].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2017, 7(5): 629-635.
9. 范小杉,何萍,陳帆,等. 沿海港口總體規劃生態承載力環評技術方案[J]. 中國環境科學, 2017, 37(5): 1971-1978.
10. 范小杉,何萍,賈嬌,等. 基于生境保護的廈門灣海岸線開發建港生態承載力評價[J]. 環境工程技術學報, 2017, 7(3): 374-381.
11. 高吉喜,范小杉,李慧敏,等. 生態資產資本化:要素構成?運營模式?政策需求[J]. 環境科學研究, 2016, 29(3): 315-322.
12. 范小杉,何萍. 國際森林資源資產核算進展及啟示[J]. 林業經濟, 2016, 38(10): 93-96.
13. 范小杉,高吉喜,田美榮,等. 內蒙古自治區煤炭開采資源耗損及生態破壞成本核算與分析[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5, 29(9): 39-44.
14. 張惠遠,郝海廣,范小杉. 我國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 環境保護, 2015, 43(11): 30-33.
15. 范小杉,高吉喜,田美榮,等. 內蒙古燃煤發電產業資源環境成本核算與分析[J]. 煤炭經濟研究, 2015, 35(8): 16-22.
16. 范小杉,張強,劉煜杰. 生態紅線管控績效考核技術方案及制度保障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 2014, 6(4): 18-23.
17. 范小杉,羅宏. 工業廢水重金屬排放區域及行業分布格局[J]. 中國環境科學, 2013, 33(4): 655-662.
18. 范小杉,羅宏. 突發性環境事件省際格局變動趨勢[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2, 22(S2): 235-238.
19. 范小杉,羅宏. 中國突發環境事件時間序列分析[J]. 中國環境管理, 2012, (4): 11-16.
20. 范小杉,羅宏. 可接受環境風險水平研究方法[J]. 生態經濟, 2011, (7): 174-176.
21. Fan Xiaoshan, LUO Hong.Acceptable Environmental Risk Level Research Method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iujiang,China,2012
22. 范小杉,羅宏. 中國進出口農產品能值分析[J]. 江西農業學報, 2011, 23(12): 205-207, 210.
23. 范小杉,韓永偉. 寧東礦區生態安全評估[J]. 中國水土保持, 2011, (11): 56-59.
24. 范小杉,韓永偉. 中國國家生態文明指標建設探析[J]. 中國發展, 2010, 10(1): 22-25.
25. 范小杉,高吉喜. 中國農業生態經濟系統能值利用現狀及其演變態勢[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0, 24(7): 1-9.
26. 范小杉,羅宏,等. 可接受環境風險水平概念的界定及其特征解析[J].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10, 32(8): 80-84.
27. 高吉喜,范小杉. 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污染足跡對比分析[J]. 中國環境科學, 2009, 29(1): 106-112.
28. 范小杉,高吉喜.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國資源利用現狀及演變態勢[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2009, 22(4): 33-35, 48.
29. 范小杉,高吉喜. 中國生態經濟系統資源利用狀況及演變趨勢[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9, 19(5): 37-44.
30. 范小杉,高吉喜. 生態資產動態評估指標及計量模型[J]. 生態經濟, 2009, (7): 43-47, 134.
31. 范小杉,高吉喜. 中國食品生產消費過程中農用化學品足跡分析[J]. 現代化工, 2008, (5): 79-84.
32. 范小杉,高吉喜. GIS支持下1985-2000年北京林地數量、質量演變與驅動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 148-150
33. 范小杉,高吉喜. 生態資產損耗評估及應用模型研究初探[J]. 生態經濟(學術版), 2007, (2): 91-95.
34. 高吉喜,范小杉. 生態資產概念、特點與研究趨向[J]. 環境科學研究, 2007, 卷缺失(5): 137-143.
35. Xiaoshan F,Jixi G. High Environmental Cost Behind Low China Price[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7, 5(3):76-85.
36. 范小杉,高吉喜,溫文. 生態資產空間流轉及價值評估模型初探[J]. 環境科學研究, 2007,(5): 160-164.
37. 范小杉,高吉喜,于勇. 基于生態補償實施的NSE生態服務功能分類體系及應用模型[J]. 生態經濟, 2007, (4): 35-39.
38. 范小杉,高吉喜.民族生態文化的變遷及其生態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
專著
1. 高吉喜,范小杉,陳雅琳,等 .區域生態資產評估:理論、方法與應用,2013年,科學出版社
2. 范小杉,區域森林資源資產負債核算方案與案例實證,2018年,環境科學出版社
【榮譽獎勵】
1. 環保部一等獎:參與環保公益項目“區域生態資產評估與應用”研究成果獲2014年度國家環境科技一等獎(排名第4)
2. 發表論文獲獎:2019年發表論文獲中國環境科學優秀論文獎(排名第1)
3. 發表論文獲獎:2017年發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環境科學研究”的論文獲“期刊年度優秀論文”獎(排名第1)
4. 發表論文獲獎:2017年發表于部屬期刊《環境工程技術學報》的論文獲期刊年度優秀論文獎(排名第1)
5. 發表論文獲獎:2015年發表與中文核心期刊“環境科學研究”論文獲年度優秀論文獎(排名第2)
【其他】
軟著:
1. 露天煤礦生態資產負債核算系統 1.0(登記號:2020SR0014119,排名第 1
2.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決策系統 1.0(登記號:2020SR0013992),排名第 1
3.生態紅線監管績效考核系統 1.0(登記號:2020SR0013114),排名第 1
4.生態資產轉移評估系統 1.0(登記號:2020SR0013312),排名第 1
5.生態承載力評估系統 1.0(登記號:2020SR0014239),,排名第 1
6. 生態資產評估-生態系統資產損耗評估系統 V15.0 排名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