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王麗婧
職稱:研究員
Email:wanglj@craes.org.cn
研究方向:
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評估、綜合模擬與預警
重大水利工程水生態環境效應與系統調控
大型水庫水-碳循環過程及碳源匯機制
【個人履歷】
教育經歷
2008.09~2011.07 北京師范大學水科學研究院 環境科學 工學博士
2002.09~2005.06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 理學碩士
1998.09~2002.07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 理學學士
主要工作經歷
2024.05~至今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江中心運管部 主任/研究員
2021.03~2024.05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江中心運管部 總工/研究員
2021.04~2023.04 河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 副局長(掛職)
2018.12~2021.03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總工/研究員
2018.02~2018.1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負責人/研究員
2016.12~2018.0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 研究員
2011.12~2016.12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研究所 副研究員
【科學研究】
入選“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良好湖泊保護)核心成員”。兼任長江技術經濟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流域河流保護與修復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環境分會常務委員,兼任三峽大學博士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碩士導師。
長期流域水生態環境安全評估預警、大型水庫水生態環境效應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水專項、科技部國際合作、973計劃、生態環境部、水利部、三峽集團等國家及部委課題30余項,負責推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一期1億、二期1.2億)項目總體設計及組織實施,推動建設長江流域智慧決策平臺(長江最大的科學數據中心);成果共獲省部級科技獎一等2項、二等6項,在Water Research,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出版《水庫型流域水質安全評估與預警技術》《三峽水庫運行背景下水污染綜合調控模式研究》《三峽水庫水環境特征及其演變》等著作8部,國家標準指南4部;主筆17份政策建議/報告獲部級及以上領導批示。成果被采納應用于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水質較好湖泊保護規劃、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國家《水十條》、三峽工程竣工驗收等多項國家管理決策工作中。
【代表性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長江中上游巨型水庫群調蓄對碳源匯擾動機制及調控——過程、模擬及策略,2025-2028年,主持;
生態環境部項目,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工作,2024年,主持;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課題,龍盤水電站對長江生態環境影響研究,2023-2024年,主持;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三峽水庫運行背景下水污染綜合調控模式研究,2017-2021年,主持;
國務院三峽辦項目,三峽工程運行對洞庭湖水環境影響及保護技術研究,2018-2020年,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基金,三峽水庫調度背景下長江三口來水與洞庭湖磷素分布的驅動-響應關系,2017-2019年,主持;
國家水專項子課題,水庫型流域水質安全評估與預警技術研究,2012-2015年,主持;
國家水專項子課題,流域水環境安全常態預測與預警技術研究,2009-2012年,主持;
國家973計劃子課題,江湖關系變化對洞庭湖水環境容量的影響,2013 -2015年,主持;
國務院三峽辦項目,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江湖生態監測重點站(洞庭湖),2010-2017年(年度延續),主持;
國務院三峽辦項目,重點支流水質監測重點站(大寧河),2012-2019年(年度延續),主持;
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項目,長江三峽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庫區水質影響調查,2014-2016年,主持;
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項目,長江三峽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洞庭湖調查,2014-2016年,主持;
國家國際科技合作計劃項目,三峽庫區水環境特征與支流富營養化機制研究,2007-2012年,主持;
國務院三峽辦課題,三峽后續工作總體規劃—三峽庫區水環境保護專題規劃,2011年,主持.
【榮譽獎勵】
2024年. 三峽水庫支流水動力過程對水華的影響及調控機制. 湖北省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23年. 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技術與管理體系及應用研究. 中國生態環境十大進展.
2022年. 水庫型流域環境安全評估預警關鍵技術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20年. 生態環境部“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業技術青年拔尖人才”.
2017年. 三峽水庫運行初期水環境演變特征與風險防控技術研究與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7年.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良好湖泊保護團隊)核心成員
2015年. 三峽庫區水環境風險評估與監控預警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4年. 我國湖庫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關鍵技術及應用.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 三峽水庫支流水華機理及防控技術.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14年.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第九屆青年科技獎.
2009年. 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技術研究.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代表性專著】
《三峽水庫運行背景下水污染綜合調控模式研究》,中國環境出版集團,2023年,第一著者.
《水庫型流域水質安全評估與預警技術研究》,科學出版社,2021年,第一著者.
《三峽水庫水環境特征及其演變》,科學出版社,2020年,第三著者.
《流域水環境風險管理技術與實踐》,科學出版社,2016年,主要作者.
《湖庫水環境模擬理論與應用》,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5年,第三著者.
《湖泊生態安全保障策略》, 科學出版社,2014年,主要作者.
【代表性論文】
Xiang R, Wang L, Li H, et al. Water quality variation in tributarie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2000 to 2015. Water Research, 2021, 195:116993.
Xiang R, Wang L, Li H, et al.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water qualit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from 1998 to 2018.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68:144866.
Tian Z, Wang L, Li Y, et al.. Changes of phosphorus delivery from Yangtze River to Dongting Lake under new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6, 128248.
Zhao Y, Zheng B, Wang 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ixing processes in the confluence zone betwee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mainstream and the Daning River using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18): 9907-9914.
Holbach A, Norra S, Wang L, et al. Three Gorges Reservoir: Density pump amplification of pollutant transport into tributar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48:7798-7806.
Wang LJ, Wu L, Hou XY, et al. Role of reservoir construction in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in Pengxi River basin up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13): 1-15.
Li Y, Wang L, Tian Z, Li H.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 and total nitrogen contributions from the inflow rivers to Lake: A study of West Dongting Lake in China. Water, 2022, 14, 3463.
Holbach A, Wang L, Chen H, Hu W, Schleicher N, Zheng B, Norra S. Water mass interaction in the confluence zone of the Daning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 a driving force for algal growth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13, 20: 7027-7037.
Wang LJ, Tian Z B , Hong L ,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ediments of Daning River under the scheduling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C]//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nergy, Environ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6.
Ren C, Wang L, Zheng B, et al. Ten-year change of total phosphorous pollution in the Min River, an upstream tributar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12):1015.
王麗婧*,朱怡帆,田澤斌等. 不同時期東洞庭湖水域碳素賦存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中國環境科學, 2023, 43(05): 2542-2552.
朱怡帆,田澤斌,王麗婧*等. 東洞庭湖漲水期水域碳匯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中國環境科學, 2023, 43(02): 843-853.
田盼,李亞莉,李瑩杰,李虹,王麗婧*等. 三峽水庫調度對支流水體葉綠素a和環境因子垂向分布的影響. 環境科學, 2022, 43(01): 295-305.
楊凡,王麗婧*,紀道斌等. 三峽水庫典型支流磷素賦存形態特征及其成因.環境科學,2021,42(02):688-698.
楊凡,紀道斌,王麗婧*等. 三峽水庫汛后蓄水期典型支流溶解氧與葉綠素a垂向分布特征.環境科學,2020,41(05):2107-2115.
王麗婧, 田澤斌,李瑩杰等. 洞庭湖近30年水環境演變態勢及影響因素研究.環境科學研究,2020,33(05):1140-1149.
王麗婧, 李虹, 楊正健等. 三峽水庫蓄水運行初期(2003—2012年)水環境演變特征的“四大效應”.環境科學研究,2020,33(05):1109-1118.
李虹,王麗婧*,劉永.水庫型流域水質安全評估與預警技術框架.水生態學雜志, 2018, 39(06): 1-7.
田澤斌,王麗婧*,鄭丙輝等. 城陵磯綜合樞紐工程建設對洞庭湖水動力影響模擬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16,36(05):1883-1890.
李虹,王麗婧*,秦延文等. 面向水質安全預警的流域產業化和城鎮化壓力源評估方法.環境科學研究,2016,29(12):1840-1846.
方喻弘,王麗婧*,韓梅等. 面向流域水質安全預警的土地開發壓力源評估方法及其應用.環境科學研究,2016,29(03):449-456.
王麗婧*,雷剛,韓梅等. 數據缺失條件下基于MLP神經網絡的水華風險預警方法研究.環境科學學報,2015,35(06):1922-1929.
翟羽佳,王麗婧*,鄭丙輝等. 基于系統仿真模擬的三峽庫區生態承載力分區動態評價.環境科學研究,2015,28(04):559-567.
王麗婧,汪星,劉錄三等. 洞庭湖水質因子的多元分析.環境科學研究,2013,26(01):1-7.
王麗婧,鄭丙輝. 水庫生態安全評估方法(Ⅰ):IROW框架.湖泊科學,2010,22(02):169-175.
【軟著專利】
軟著
三峽庫區流域城鎮化產業化壓力源評估系統V1.0,2018年,軟著登記號2019SR0601740
三峽庫區流域上游來水壓力源評估系統V1.0,2018年,軟著登記號2019SR0603765
三峽庫區流域水環境問題識別系統V1.0,2017年,軟著登記號2018SR267849
流域水質安全評估與預警平臺(三峽水庫)V1.0,2016年,軟著登記號2016SR380756
三峽庫區水質安全預警模擬系統V1.0,2015年,軟著登記號2015SR280984
三峽庫區典型支流水質安全預警綜合模擬系統V1.0,2014年,軟著登記號2014SR051622.
專利
一種便于量取藥品的新型移液管及配套的多功能輔助裝置[P]. 北京市:CN212915719U(實用新型)
基于貝葉斯網絡的水庫上游來水壓力分析方法[P]. 北京市:CN106960108B(發明專利)
飲用水源水質預警監控斷面設置優化方法[P]. 北京市:CN105825307B(發明專利)
一種水質樣品前處理快速過濾裝置[P]. 北京市:CN211226587U(實用新型)
一種適用于深水水庫監測的采水器[P]. 北京市:CN211235065U(實用新型)
【指南規范】
《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編制指南(試行)》,生態環境部2018年第1號公告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狀況評估技術規范》(HJ-774-2015)
《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編制指南(試行)》,環境保護部環辦〔2014〕111號文印發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
《河北省白洋淀蘆葦固碳生態產品項目方法學(V1.0)》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冀環氣候〔2022〕159號
《雄安新區分布式光伏項目降碳產品方法學》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聯合印發,冀環氣候〔2022〕126號
【教學工作】
2012年至今,共指導或聯合指導2名博士后、6名博士和9名碩士進行論文開題、教育實習、科學研究及學位論文撰寫。